国门巡礼|霍尔果斯国门
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,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,是中国西部历史通关时间最长、综合运量最大、自然环境最好、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,有着“千年驿站,百年口岸”之称。
繁荣发展的霍尔果斯
六代国门见证口岸发展
霍尔果斯,在蒙古语中意为“驼队经过的地方”,在哈萨克语中意为“积累财富的地方”。早在隋唐时期,这里就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一个重要驿站、西域交通的重要孔道。
20世纪60年代,第一代霍尔果斯国门建成投入使用。此后国门又先后历经了5次升级改造,见证了霍尔果斯的蓬勃发展。
第一代国门
1962年,中苏关系恶化,霍尔果斯口岸对外除保持通邮外,完全停止了进出口贸易。
1983年,霍尔果斯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,国门也迎来了第一次“升级换代”。
第二代国门
20世纪90年代初,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市场,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,霍尔果斯也被誉为“西部口岸第一市”。这一时期,国门迎来了第二次改造扩建。
第三代国门
伴随着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期,1996年,第四代国门应运而生。
第四代国门
2000年以来,霍尔果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。霍尔果斯国门也进行了再一次的升级改造,过货通道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高。
第五代国门
2018年9月27日,中哈霍尔果斯-努尔饶尔口岸正式开通,新口岸占地面积800余亩,分为客运、货运查验区,设计人员年通关量500万人次,货物年通关量300万吨。连接“双西公路”的第六代国门随即投入使用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焕发着新活力。
第六代国门
国门卫士忠诚履职尽责
新中国成立后,霍尔果斯口岸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,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。1952年,霍尔果斯边检站前身——霍尔果斯派出所成立,历经多次体制变革,于1986年7月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,长期担负着口岸的边防检查任务。
80年代霍尔果斯边检站营门
80年代边防官兵开展边防检查工作
1991年12月25日,苏联解体,霍尔果斯口岸贸易的主要对象由苏联变为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。
1992年,霍尔果斯口岸对第三国人员政策放宽,随之迎来了口岸发展的黄金阶段。
90年代边防官兵对出入境车辆进行检查
1998年,霍尔果斯边检站破获特大枪支走私案
2004年9月,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正式签订协议,在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共同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。该合作中心于2012年4月建成运营,总面积达5.28平方公里,是全世界唯一跨越国界、由两个国家的国土构成的跨境经济贸易区。
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
目前, 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须签证,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即可出入该中心,实现面对面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。这里已经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免税购物中心和“购物天堂”。
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优惠的税收政策,霍尔果斯进入了大建设、大发展、大开放的新时代,客流量呈现井喷式增长。霍尔果斯边检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,扎实推进智慧边检建设,采取错时通关保障措施,不断加强自助通关设施建设,全力打通快速通关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2016年10月7日,合作中心迎来第1000万名旅客
2012年、2017年,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国际货运、客运班列相继开通,口岸货物过境量和客流量与日俱增。霍尔果斯边检站铁路分站施行全年无休的通关模式和“一站式”查验放行模式,使有限警力发挥出了最大效能。
2012年12月,边防官兵对首趟货运列车进行监护
2017年6月,边防官兵在铁路口岸验放旅客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不断推进,霍尔果斯支点地位更加突出,通关人数呈年百万递增。霍尔果斯边检站在严密查缉管控的同时,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从单一职能向多种职能发展,不断发挥关键作用、凸显重要地位。
2018年,边防官兵为旅客提供咨询
2019年1月1日,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正式更名为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,踏上了移民管理事业新征程,按照 “立足大特区、保障大通关、建设大边检、服务大发展”的思路,承担起为口岸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。
人本服务迎八方
擦亮名片树形象
高效便捷保障通关
贴心热忱服务旅客
坚守一线勇担当
护航丝路促发展
严密管控维护稳定
日夜坚守履职尽责
初心不改显忠诚
履职尽责担重任
不忘初心永葆本色
牢记使命砥砺前行
新的历史起点,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移民管理警察将传承忠诚本色、勇担时代重任,砥砺奋进,逐梦新征程!
往期回顾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供稿:新疆边检总站
文案:李康强 周旭 费强
图片:卢斌 查瑞 王宇杰
部分图片来自霍尔果斯市政府官网
转载请注明来源:国家移民管理局
觉得好看,请点这里↓↓↓